close
原本要早起看海面上的日出,可是昨晚睡得真的很不好,隔壁床的大哥打呼聲真的是……結果錯過了看日出的最好時間……

既然錯過了,只好看著已冒出海面上的太陽吃早餐了。

中柱港也依稀可見了。

經過八個多小時的航程,終於抵達了。

下船後,先到下榻的地方放行李,原本想梳洗ㄧ下後就開始今天的行程,但因為房間還沒整理好,只好騎著車先在附近晃晃。
東湧水庫。

這水庫真的不大,好迷你。

昨晚沒洗澡滿腦子只想好好的把自己清乾淨,稍逛ㄧ下後,就先回下榻的地方洗澡,再清爽的正式出發喽!

第一站當然就是到遊客服務中心申請深居在軍事管制區中「ㄧ線天」的參觀證,其實申請參觀證一點也不麻煩,頂多五分鐘就好了,怎麼上次來偏偏就有人不帶我們來申請一下呢?申請好後就迫不及的去看看「ㄧ線天」的模樣。

沒有人攔住我們,於是大方的順著樓梯往「ㄧ線天」的方向前進。

在走過長長的階梯後,終於看到期待已久的「ㄧ線天」了。

「ㄧ線天」是一處海蝕地形,兩岩壁垂直相鄰至相接,上接天、下通海,底部海潮夾雜拍擊石塊,如萬馬奔騰之音,壯闊迴繞於岩壁間。在一線天的岩體中設有步道,步行可繞一周,行經其間,步道幽暗,濤音繚繞,別有一番「絕壁聽濤」滋味。在「ㄧ線天」附近的岩壁上還題有「天縫聆濤」四個大字,是民國61年參謀總長賴名湯蒞臨東引巡視時所題的。

待了會後,朝著下ㄧ個目標前進,只是這階梯會不會多了點啊!無盡的向上延伸……

終於「爬」離「ㄧ線天」到了「烈女義坑」。

相傳在清末時一民船女子投崖殉節的地方,居民感其節烈,遂名其崖為「烈女義坑」。

在烈女義坑西側,有一塊巨石名為「烈女石」,相傳有一女子殉節投海,為當地漁夫揹負其屍,放置此石略事休息,此後石上即留下烈女身影,早年石上身影清晰可見,今已模糊不清。
又是樓梯。

繼續向前朝燈塔前進。

在往東湧燈塔步道的左前方,有塊約有兩人高、狀圓鼓名為「擂鼓石」的花崗石巨岩。

這位置一定要拍一張,四年前曾在這拍過照呢!

四年前也是帶同頂帽子呢!

終於看到「東引島燈塔」的牌子了。

在去燈塔前先在附近的「太白天聲」休息一下。

「太白天聲」是在巍峨巨石上開闢出來的一處景觀臺,引頸四望,沿岸岩石嶙峋、地勢險惡,海浪澎擊所造成的景觀與潮聲。春夏之交,處溼地而雨霧迷離,有若太虛幻境。
休息夠後,開始挑戰層層階梯,太陽很大風也很大,所以即使景色很美,但也只敢坐在地上拍照。

該說你膽子大還是少一條神經,竟敢坐在那休息。

終於……終於看到燈塔了。

哇……超感動!

景色也超美,幫便當先生從上往下拍一張。

我知道從你那角度往上看很美啦!可是那「青天白日滿地紅」的國旗很搶鏡耶!

不要懷疑,我真的不是在希臘。

九孔,你家那的鼻頭燈塔被比下去了……

繼續沿著樓梯走到高處跟燈塔合拍。

「東湧燈塔」位在東引島東坡一方突出的岬角,列為國家三級古蹟,建於清光緒三十(1904)年,工程由英國設計,塔身是白色的圓柱形,而塔頂則是深色的圓錐形和海水相輝映之下更顯得出色,充滿十八世紀歐洲建築風味。
在燈塔的後方還有由英國建築師所設計的英國式房舍,房舍是由花崗岩所築成,看起來純白優雅,住起來是冬暖夏涼,而外貌則是充滿著歐洲的風情,當地人稱為「東引別墅」。

這裡美得殺了不少相機的記憶體。

越接近中午,太陽越惡毒,於是我們決定到「安東坑道」裡吹吹天然的冷氣。

是一條鑿穿二重山的巨大戰備坑道,以大約三十度的陡坡直通海邊,是昔日國軍弟兄當年一刀一斧的建設成果。寬度足夠一部軍用大卡車行駛,一旁還有特別設計過步階距離的階梯方便遊客行走。

昔日坑道內位置圖。

還有標語。


在坑道內還可遠眺燈塔跟ㄧ線天。


還放置了大砲跟假人阿兵哥。


除此之外安東坑道到老鼠沙的海岸峭壁,是黑尾鷗主要棲息的地方,因此很容易就看見群燕在海面上覓食飛舞。

老鼠沙。

黑尾鷗。

坑道內真的很涼爽,風也超大的,要不是餓了還真不想離開,只不過要離開這「安東坑道」沒有第二條路,還是得爬上長長的階梯,這趟行程就是要考驗體力跟耐力嗎?
還沒想到長長的回程路正在等著,還笑得出來的兩個人。

既然錯過了,只好看著已冒出海面上的太陽吃早餐了。
中柱港也依稀可見了。
經過八個多小時的航程,終於抵達了。
下船後,先到下榻的地方放行李,原本想梳洗ㄧ下後就開始今天的行程,但因為房間還沒整理好,只好騎著車先在附近晃晃。
東湧水庫。
這水庫真的不大,好迷你。
昨晚沒洗澡滿腦子只想好好的把自己清乾淨,稍逛ㄧ下後,就先回下榻的地方洗澡,再清爽的正式出發喽!
第一站當然就是到遊客服務中心申請深居在軍事管制區中「ㄧ線天」的參觀證,其實申請參觀證一點也不麻煩,頂多五分鐘就好了,怎麼上次來偏偏就有人不帶我們來申請一下呢?申請好後就迫不及的去看看「ㄧ線天」的模樣。
沒有人攔住我們,於是大方的順著樓梯往「ㄧ線天」的方向前進。
在走過長長的階梯後,終於看到期待已久的「ㄧ線天」了。
「ㄧ線天」是一處海蝕地形,兩岩壁垂直相鄰至相接,上接天、下通海,底部海潮夾雜拍擊石塊,如萬馬奔騰之音,壯闊迴繞於岩壁間。在一線天的岩體中設有步道,步行可繞一周,行經其間,步道幽暗,濤音繚繞,別有一番「絕壁聽濤」滋味。在「ㄧ線天」附近的岩壁上還題有「天縫聆濤」四個大字,是民國61年參謀總長賴名湯蒞臨東引巡視時所題的。
待了會後,朝著下ㄧ個目標前進,只是這階梯會不會多了點啊!無盡的向上延伸……
終於「爬」離「ㄧ線天」到了「烈女義坑」。
相傳在清末時一民船女子投崖殉節的地方,居民感其節烈,遂名其崖為「烈女義坑」。
在烈女義坑西側,有一塊巨石名為「烈女石」,相傳有一女子殉節投海,為當地漁夫揹負其屍,放置此石略事休息,此後石上即留下烈女身影,早年石上身影清晰可見,今已模糊不清。
又是樓梯。
繼續向前朝燈塔前進。
在往東湧燈塔步道的左前方,有塊約有兩人高、狀圓鼓名為「擂鼓石」的花崗石巨岩。
這位置一定要拍一張,四年前曾在這拍過照呢!
四年前也是帶同頂帽子呢!
終於看到「東引島燈塔」的牌子了。
在去燈塔前先在附近的「太白天聲」休息一下。
「太白天聲」是在巍峨巨石上開闢出來的一處景觀臺,引頸四望,沿岸岩石嶙峋、地勢險惡,海浪澎擊所造成的景觀與潮聲。春夏之交,處溼地而雨霧迷離,有若太虛幻境。
休息夠後,開始挑戰層層階梯,太陽很大風也很大,所以即使景色很美,但也只敢坐在地上拍照。
該說你膽子大還是少一條神經,竟敢坐在那休息。
終於……終於看到燈塔了。
哇……超感動!
景色也超美,幫便當先生從上往下拍一張。
我知道從你那角度往上看很美啦!可是那「青天白日滿地紅」的國旗很搶鏡耶!
不要懷疑,我真的不是在希臘。
九孔,你家那的鼻頭燈塔被比下去了……
繼續沿著樓梯走到高處跟燈塔合拍。
「東湧燈塔」位在東引島東坡一方突出的岬角,列為國家三級古蹟,建於清光緒三十(1904)年,工程由英國設計,塔身是白色的圓柱形,而塔頂則是深色的圓錐形和海水相輝映之下更顯得出色,充滿十八世紀歐洲建築風味。
在燈塔的後方還有由英國建築師所設計的英國式房舍,房舍是由花崗岩所築成,看起來純白優雅,住起來是冬暖夏涼,而外貌則是充滿著歐洲的風情,當地人稱為「東引別墅」。
這裡美得殺了不少相機的記憶體。
越接近中午,太陽越惡毒,於是我們決定到「安東坑道」裡吹吹天然的冷氣。
是一條鑿穿二重山的巨大戰備坑道,以大約三十度的陡坡直通海邊,是昔日國軍弟兄當年一刀一斧的建設成果。寬度足夠一部軍用大卡車行駛,一旁還有特別設計過步階距離的階梯方便遊客行走。
昔日坑道內位置圖。
還有標語。
在坑道內還可遠眺燈塔跟ㄧ線天。
還放置了大砲跟假人阿兵哥。
除此之外安東坑道到老鼠沙的海岸峭壁,是黑尾鷗主要棲息的地方,因此很容易就看見群燕在海面上覓食飛舞。
老鼠沙。
黑尾鷗。
坑道內真的很涼爽,風也超大的,要不是餓了還真不想離開,只不過要離開這「安東坑道」沒有第二條路,還是得爬上長長的階梯,這趟行程就是要考驗體力跟耐力嗎?
還沒想到長長的回程路正在等著,還笑得出來的兩個人。
全站熱搜